我本來以為我的老師面對所有的患難試探,輕而易舉完全不受影響、無所畏懼、一點也不擔心受怕,彷彿金剛不壞之身,天神下凡-「這世間於我如浮雲啊」
但如今他身囹圄,不論時間環境物質,習慣的吃喝日常作息完全無法按照平日習慣以及年紀所適,一般人在這種環境下,實在難有什麼堅持。
將近八十歲的長者約莫有兩種飲食方式,一種是按照歲數極度養生;一種是「都已經活到這把年紀,不要再管我吃什麼,我還能吃幾年呢?」但後者常常也都會多年受到三高、糖尿病等飲食所致的疾病纏身。
但不論哪種年紀,一旦到了「資源極其受限」的環境中,標準就是「有什麼吃什麼」。
他說:「在這裡,若是吃到泡麵或喝到即溶咖啡時,我也會覺得好吃又開心,但因為害怕養成習慣,所以通常每隔十五天或一個月才會喝一杯即溶咖啡。
結果聖靈說:
『一旦習慣喝即溶咖啡,很快就會上癮。
你已經不容易吃到有營養的食物了,所以不要喝那種東西,
改成這裡提供的、茶包形式的玉米鬚茶和玄米茶吧!』
後來,我只是看著買回來的一盒即溶咖啡,
無論咖啡再怎麼有吸引力,
我都只是三個月開一包,用大杯子泡來喝。
現在則完全不喝了。」
對於即將八十歲的老師如此聽從聖靈教導,改掉飲食,我著實感到驚訝。
「一杯三合一即溶咖啡……真的太聽話了……」
我不喝即溶咖啡是因為它真心不好喝,而且又太甜。但我也有過幾次經驗,人身處野外,身上沒有食物,而且肉體疲憊時,喝到一杯高度含糖奶茶或即溶咖啡後,除了享受到美味外,還感受瞬間補給體力、安慰心靈的神奇力量。
因為「糖分」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,是一種能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的「快樂荷爾蒙」。這機制與毒品類似,會讓人們產生心理依賴,渴望再次攝取糖分以獲得這種快感。所以含糖量高的手搖飲、甜食如糕餅、巧克力等,真的一開始習慣口味甜度後就容易成癮、不容易戒斷。
但是我的老師一聽到聖靈教導後,就下決心改變。
而且即便他並不是「習慣戒斷行為」的長期嗜糖者,仍然很有智慧的進行戒斷策略。
「我都只是三個月開一包,用大杯子泡來喝。
現在則完全不喝了。」
真心覺得用大杯子泡來喝很不好喝。但即便如此,他仍然「延遲享受」,一次延遲了三個月,實在太會忍耐了。
而且用這種「下定決心」、「延遲」的方法,把「糖快樂」的習慣戒除掉,真的很厲害。因為在戒斷糖類與醣類的適應期,身體「已經習慣了糖的快速能量供應」,一旦突然停止攝取糖分,就會打破這種模式,身體需要時間從其他來源如脂肪、蛋白質來獲取能量,這可能導致疲倦、頭痛、焦慮、飢餓、煩躁、易怒等不適,進而使人難以堅持戒糖。可是只要忍過這段期間,身體就會重新穩定。然而過程中產生的壓力,並須找到其他紓解的方式。由此可知,網路戒斷的困難也並不亞於糖戒斷反應。
他說:「如果讓缺點不斷重複,最終會刺激大腦而養成習慣。
就像對菸酒、毒品或各種食物上癮一般,
腦神經也會對缺點行為上癮。
如果一直接觸原本不喜歡的菸酒或咖啡,就會形成習慣並且上癮,
從某個瞬間起,不碰就會受不了。
所以,就算出現問題也停不下來。
就像這樣,不論什麼事情,只要持續去做,人的大腦、身體、內心和想法就會養成習慣、養成體質。
腦神經也是如此,如果持續做某件事,就會習慣做那件事,非得做那件事才會興奮,
就像喜歡某個口味而只吃合自己胃口的食物,也像只挑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心地做一樣。
即使是糟糕的缺點,一旦上癮,也會像難以戒除菸酒那般非常難戒除。
因此,必須從一開始就學習好的東西、養成好的習慣,這樣才能在各方面得到許多。」
但是我們肉體看見的世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誘惑,一出捷運站就是一排飲料店,五花八門的廣告招牌,穿插在其中的又是各種中西式糕餅甜點冰品,除非是自己下定決心不嗜甜,不然很難逃脫螞蟻人的命運。網路世界也是一樣,就算不主動搜尋,不時跳出來的廣告、文字、影像都在請君入甕。
除非下定決心。
在花十倍力氣戒斷前,先思考這一次要不要入坑。
試試看延遲一下。再延遲一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