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對盤的人,有時他們是特別針對你,有時那是他們本身的問題,但無論如何,都會讓你的情緒極度高漲或絕對低迷。
過得去的人就可以揮揮手,不當一回事;過不去的人,就會一直氣結在心裡,不斷糾結反覆在腦海中重新上演自己被對待的一幕幕場景。所有的情節與對白,都會無限放大。抑鬱而終。
如果不斷想著:
「那個人為什麼這樣對我?」
「那個人為什麼這樣對我?!」
「那個人為什麼可以這樣對我?!」
「那個人為什麼、憑什麼這樣對我?!」
然後就會溫度不斷飆升,火冒三丈。然後恨不得打電話、傳訊息,把對方問個啞口無言,但實際上卻會變成兩敗俱傷。
我的老師鄭明析說:「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,不要去想為什麼那個人會這樣對我,只要『理解對方的內心』,就能解開。」
他說:「因為他正值成長期才會這樣」
「因為他不瞭解才會這樣」
「因為他背對正確的道路、走向死亡、感到煎熬才會這樣啊!」
「也要瞭解惡人一開始也是想要實踐、前進的,但他們最後卻放棄,拚命地行惡。
必須瞭解這點才能解決問題。」
他的意思是,即便是作惡的人,本來一開始也是要走在好的道路,但後來卻放棄辛苦掙扎的路,轉頭走上行惡的道路。
要這樣瞭解找自己麻煩、行惡的人,才能解開自己的痛苦,也解決問題。
真的太不容易了。
他還說除了這樣解開問題,最重要的是「要繼續走自己該走的路。」
這讓我想到以前他說過一個比喻,有個要結婚的新人趕著去參加自己的婚禮,結果路上遇到一隻瘋狗,瘋狗抓狂地咬了他一口。
「那時該怎麼做?」他問我們。
「難道要把袖子捲起來,追到那隻狗,也狠狠地咬牠一口報仇嗎?」
「當然是不管瘋狗,趕緊去婚禮結婚啊!」
那麼還沒解開時,不斷湧現的情緒該怎麽辦?
尤其是常常遇到這種找麻煩又常常被激起火花的「情緒」,怎樣好呢?
情緒,並非是真正的自己,也不是屬於你的個性。
那是一種神經記憶的混和體;情緒是與認知、身體、荷爾蒙、信念包裹在一起,相互影響。
當我們出現一個情緒的時候,要停一下,問自己「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?」
有的人把情緒當成自己的性格、個性,「我就是這樣」。但其實那是一種情緒反應模式。是一種神經的程式設計,並非天生、不能更改,但我們若不知道、沒有學會,就不知道可以更改。
如果無法改變情況,就讓自己擁有好情緒。
專家發現,在不同影響下都能放鬆的方法就是「感恩」,
這是一種「我已經擁有足夠」的快樂與滿足狀態,達到實現了的狀態。
「持續的感恩」就是持續擁有快樂的方式。
難怪我的老師鄭明析先生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險境與患難,都是唯有感謝 神、感謝耶穌,這並非只是信仰習慣,也是有科學根據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