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教會當中有些時候是對人受試探,
但有些時候是對 神受試探。
「難道就不能靜靜地聽我說嗎?不要告訴我『要禱告』,你怎麼能知道我的痛苦?!」差別只是在於,有沒有把這些話說出口。
陪伴的人、傾聽的人不是熟知對方一切身家的父母,可能連業餘心理諮商師、社工的常識都沒有,只是絞盡腦汁或土法煉鋼地,憑用自己撐過辛苦的經驗傾囊相授。
結果卻適得其反。
不如不說得好。
假如,知道那人內心的話,恐怕會痛定思痛,往後面對這種情境,謹慎言行或避免靠近,可能對彼此都好。
本來是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痛苦;結果,對人受試探了。
又假如,沒有對人受試探,難熬的狀況一久,可能就對 神受試探。
「為什麼 神不幫忙?」
「我都禱告了,那個人也沒有禱告啊,為什麼他得到了?」
「為什麼 神給他?都沒有給我?他比較優秀嗎? 神比較喜歡他嗎?」
狀況持續延續,突然浮現聖經中沒空間紀載的「該隱」的嚷嚷跟嘟噥。
因為該隱認為應該是這樣這樣,為什麼那樣那樣。
自己想的跟結果不符合。
無法接受現實。
所以受試探了。
昨天主日我的老師說:「在相信 神的同時,
不該期待:『 神應該都會賜下吧!』
自己也必須做該做的事, 神才會為你動祂該動的工,並賜下更多祝福。
會按照所行的來得著。
即使辛苦也要做到底才行。這是 神賜給人的祝福。
若沒有行動,就算再怎麼禱告、努力上教會,也無法得著。
是按照行動的程度一一得著的。」
他說:「當時我在山上禱告時,耶穌賜下了一句令我銘記在心的話語:
『縱然你相信我是彌賽亞,也必須行動才會得著。只會得著所行的部分。』
耶穌也是一樣,就算耶穌那麼相信 神,沒做的也是得不到,只能得著做到的部分。因此耶穌才說:「我耶穌也是栽種、分散才得著的。」
〈太25:26〉主人回答說:『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,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,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……』
有兩個人。
其中一人整天只是禱告,
他藉由禱告得到了跟他禱告的內容有關的祝福。
雖然屬靈上有恩典,但肉體是困苦的。
因為他沒有實踐該以肉體實踐的部分,所以無法得到,
導致在屬肉上物質方面變得很困苦。
另一個人整天工作,
他按照工作的程度得到各種事物。
他的肉體可以吃到美味的炸雞,
各種美食全都可以買來吃,所以他不覺得擔心,
還覺得這樣彷彿是天國。
但是他的靈很困苦,一無所獲。
希望各位把這例子擴大,看看個人、宗教、團體、民族和世界。
不管相不相信,全都會按照所行的來得著。
神絕對會根據善惡、根據行為來回報。
若不相信, 神會根據不相信的程度來報應;
若相信,則會根據虔誠相信的程度來回報。」
那麼,也許有內心剛強堅毅如大山的人,會下定決心一定要「非達到目的不罷休」,認為只要做到底,就會是自己的。
幸好,他還教導了,在做之前,一定要「分辨」:
「有的事情做了也不會成就,應該要分辨後再做。
有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就,所以要好好確認後再做。
此外,明明是可行的,卻覺得不可能而放棄,這樣也不行。」
如果沒聽到這段話,奮力一搏到最後,那麼就會對這段話受試探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