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

9/1 一套早點。

 

去辦完事,天氣好冷,突然浮現出一個念頭:

「這附近會有好吃的店嗎?」應該沒有,因為這周圍大多是辦公大樓、幾間便利商店,或各式午晚餐,而且我不太習慣中午前吃飽,通常這樣整個下午會昏昏欲睡。

為了搭車到下一個目的地,走到另一條路上,看見一間江家牛肉麵店,但旁邊還有一排紅字寫「永和豆漿」。

如果是中式早餐,那我就願意好好地吃飽一點。


冷颼颼的空氣中我迅速地鑽進店內。裡面窗明几淨,跟傳統座位擁擠牆壁油膩的中式早餐店不同,但店員親切,菜單上的價格也沒有特別昂貴。每次進入中式早餐店,我通常都會點「鹹豆漿」,我發現真的是每一次。

其次就是飯糰,不加油條跟肉鬆,要辣菜圃跟蔥蛋。

但這樣顯得飯的分量特別多。

可是這次猶豫要糯米飯糰不加肉鬆,還是燒餅蔥蛋時,問了店員小姐建議,她說看你有沒有很餓,我說還好。

她就建議我大家都喜歡的「三合一」。然後說下次你很餓的時候再點飯糰。

三合一是燒餅加蔥蛋加半跟油條,其實並不會比飯糰(熱量)少。

但還是比較特別。

我就當成品嚐在地美食般品味三合一。燒餅果真酥脆且不油膩,蔥蛋也很香,油條可能因為對它本身的組成成份有意見,暫且不論述,但仍然不錯。


當喝到鹹豆漿時,他們可能考量不是每個人都接受有醋的鹹豆漿,只有淡淡的酸。自助台上有好幾種醬料,可以自己添加。整碗鹹豆漿的滋味真是好。每一口都可以吃到滿滿的料。


心滿意足地吃完所有東西後,真的很飽。走出門後發現可能是吃得飽飽的,所以不覺得冷,在前往搭車的途中,心情覺得喜孜孜,好像剛才發生了好事。


在前往母親家的路上,想不起來自己是從什麼時候、因為誰開始吃鹹豆漿、喜歡吃鹹豆漿。因為二十歲我就偏好歐式飲食或天然飲食,舉凡油炸、添加物製作的食物並不在我的菜單。所以更早之前、引領我吃中式美食的,應該就是我的父親了。


父親對某些中式美食有一定的偏愛,他喜歡吃傳統的大腸紅麵線、喜歡吃有紅蔥頭的碗粿、喜歡皮薄薄的蒸餃,即便我常說年紀大的人不要吃太常吃外食,他還是會特地光顧某些固定的老店,直到老店關門,就會再換當另一間店的忠實顧客。

那些食物如今竟也成了我有時會去的口袋名單。

或許是每次吃的時候,都會想起父親;亦或想念的時候就會去吃上一碗,好像與父親再次一起享用。

我問了母親,她說:「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歡吃鹹豆漿。因為我們都是在家裡吃早餐。」

她說的是後來的父親。也是我二十歲之後的父親。

我說的應該是我更小時候的父親。

然後她說:「我也是會吃鹹豆漿。好吃啊。甜豆漿沒有什麼。」

那麼,或許我找到的是,更久以前,爸爸媽媽跟我小的時候,一起去吃鹹豆漿的記憶吧。


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hoto by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