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

16/1 比喻的秘密。只說給你聽。

 

「比喻」在國語辭典釋義:

「將兩種相似的事物相比,使得所說的話或所寫的文章具體生動,容易了解,富有形象化。比如吝嗇的人,可用鐵公雞來比喻其一毛不拔。」


「比喻」在國文修辭上分為幾種:明喻、隱喻、借喻、略喻。

在聖經中,耶穌時常用比喻,弟子問「為什麼要用比喻呢?」

耶穌對他們說:「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,若是對外人講,凡事就用比喻」

但良善的耶穌似乎又擔心人們聽不懂,對弟子不用比喻,但對弟子外的人們,用的最多也多是「明喻」—「好像」,或是「隱喻」—「是」。


比如明喻:

「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」、

「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,聚攏各樣水族」、

「天國好像麵酵,有婦人拿來,藏在三斗麵裡,直等全團都發起來。」

「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,有人拿去種在田裡。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,等到長起來,卻比各樣的菜都大,且成了樹,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。」

「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,及至人睡覺的時候,有仇敵來,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。」;


又比如隱喻:

「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;田地就是世界;好種就是天國之子;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」、

「撒在石頭地上的,就是人聽了道,當下歡喜領受,只因心裡沒有根,不過是暫時的,及至為道遭了患難,或是受了逼迫,立刻就跌倒了。

撒在荊棘裡的,就是人聽了道,後來有世上的思慮、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,不能結實。

撒在好地上的,就是人聽道明白了,後來結實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」


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;耶穌說:「若不用比喻,就不對他們說什麼。

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,說:我要開口用比喻,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。」


但即便耶穌已經明示到這種程度,弟子們有時還是聽不懂耶穌的比喻,甚至真的以為耶穌的「比喻」是「實體」。

所以當四下無外人的時候,跟隨耶穌的人們和十二個門徒就會問耶穌:「啊,這比喻到底是什麼意思啊?我們聽不懂。」

可以想見,無奈的耶穌只能對他們說:「你們不明白這個比喻嗎?這樣,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?」(嘆氣)


然而耶穌仍舊使用許多比喻,經上記載:「照他們所能聽的,對他們講道。因為若不用比喻,就不對他們講;但是沒有人的時候,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。」畢竟他們是跟隨耶穌的人們,即使不夠聰慧、沒有慧根,仍然是相信耶穌的人啊。


耶穌還說:

「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,因為看見了;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,因為聽見了。」殊不知是耶穌將一切的比喻,都明明白白地講給跟隨自己的人們聽了。


在不觸怒猶太人的狀況下,耶穌以比喻傳講 神的話語,拿撒勒人仍然厭棄耶穌,所以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,就離開那裡,因為他們因耶穌跌倒。

耶穌對他們說:「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本家之外,沒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」

因為他們不信,耶穌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。

耶穌的「比喻」是用來區分相信、跟隨他的人們,以及不相信、鄙棄耶穌的人們。


鄭明析牧師曾寫道:「有時象徵是呈現實體不可見的存在。

因為無法看見實體,所以用『比喻』來說。

只會用象徵的方式、用比喻對『無法生活在實體層次的人』說。

耶穌也說:『我對他們說比喻,對你們則會實際地顯明實體來說。』」


我想是因為跟隨、相信耶穌的人們,是實際生活在實體層次,將耶穌當成傳揚 神國度話語的救援主。

所以耶穌對他們說得明明白白,就像GOOLE地圖一樣,將自己成為道路、成為天國的指標。


那麼,這聽起來是「明喻」?還是「隱喻」?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hoto by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